无论是生化处理系统还是物化处理系统,都希望有一个稳定的流量和水质。若生产线排水水质稳定,或略有波动,但是调节池容积较大,有足够的调节水量、均匀水质的能力,那么测量的频次就可以大幅减少。(即使生产排水中含有化学品,但是与总水量相比微乎其微,且不会对微生物造成抑制性和毒性,也可认为来水水质稳定。)举个例子:某工厂是一家轻工行业工厂,每天生产24小时,排水中含有极少量的助剂(杀菌剂),调节池最大停留时间8h,接触氧化池停留时间24小时。在正常运行时,建议调节池每天测3次,接触氧化池每天测1~3次。(若调节池足够大,停留时间达到18~24小时,调节池每天测试1次即可。)
2. 来水水质波动比较大,调节池缓冲能力不足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应对措施:第一种方法,是尽量将调节池的水均匀的泵送至后续处理工艺单元。若后面是厌氧系统或好氧系统,需要增加这两个工艺单元的测试频次,避免超负荷运行,引发运行事故。第二种方法,是将对系统冲击比较大的废水及时排入事故池。在生产排水管理方面,可以要求生产车间排放高浓废水或者异常排水时,提前通知污水站;在运行管理方面,可加强巡检频次,通过感官方法判断来水是否异常,如颜色、气味,浮油……还是举上面这个工厂的例子,假设生产线会不定期的排放高浓废水,每周排放2~3次,水量只有正常排水水量的10%,COD浓度是正常排水的200~300%;那么在原有测量频次不变的情况下,高浓废水排放的过程中和排水结束后,还需加测高浓废水的COD,和排水结束后调节池的COD,根据化验结果及时调整后续工艺运行参数,以及化验的指标和频次。若是生产排水异常,如生产线的工艺单元异常,需要排放更高浓度的废水,则应将此废水直接排至事故池。笔者曾有幸见到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进水管道安装一台COD在线监测仪,每当水质超出正常范围时,可以直接将来水切换至事故池。(这台仪器测一个样品的时间仅需5分钟,既保证了系统稳定运行,也大幅减少了工作量。)综上所述,在来水水质波动比较大的条件下,特别是造成生化处理单元(厌氧单元、好氧单元)负荷明显提升时,微生物是否能适应负荷的提升则成为运行观察的重点,此时应根据好氧和厌氧处理单元的水力停留时间,适当增加这些单元的水样采集和水质分析的频率,通常可按反应器内废水置换一次取样分析一次作为分析采样频率。
3. 系统的不同的阶段
当污水处理系统处于调试阶段,或者生产线检修期间、更换生产产品时,生产排水中可能会含有COD浓度很高的沉积物,或者消毒剂,如双氧水、次氯酸钠等强氧化剂,注意这些物质都可能造成生物系统崩溃;这时,化验的频次就需要根据实际状况大幅增加了。同时,需要提前做好预案,降低事故池的液位,并与生产车间确定排放时间,加强对厌氧单元、好氧单元的检测频率和化验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