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据统计,2014年末,我国有268.44万个自然村,户籍总人口6.9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59.45%,农村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卫生常识的觉醒,日常用水量逐年增加,洗涤用水增加,农村地区的用水量和污水量显著提高。目前我国村镇集中生活用水量达到168.95亿吨,接近城市生活用水量的48%,全国村镇污水总产量达154.28亿吨,占全国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23.5%。推荐阅读:中小城镇市政污水处理
如此惊人的排放量反映出了两点信息,一是巨大的市场需求,二是资源消耗及污染问题。据住建部信息,大约有1亿左右的农村污水没有得到处理,由于地区分散、人口众多、收集困难等一系列因素,农村污水处理市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若要打开农村市场,必须打破三道屏障。
第一道屏障:技术相对完善但排放标准缺乏
在国家强化水环境整治力度的大背景下,农村污水处理目前在理念上存在两类误判。一是在管理层面,认为污水处理标准越高越好,二是在认知层面,认为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复杂,“难”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由此直接导致了农村污水处理的“难”度感,也为各类形形色色的环境伪技术的存在与大行其道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空间。推荐阅读:膜分离技术在各个污水领域中的应用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用技术指南、技术导则中所涉及到的污水排放标准大多参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只有数个省份出台了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
第二道屏障:专业操作运行人才缺乏
人才是当今社会最紧缺的资源,污水处理也一样,由于农村污水处理规模普遍非常小,数量多而且高度分散,很难为每一个站配备一个专业的运行人员,而且这些农村通常远离市区,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和更新等也会受到较大限制。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各地已建成的农村分散污水处理设施的有效运行率尚不足30%,而长期缺乏有效维护还将加快设施的老化与报废。当前国内60%的乡镇仅1名村镇污水设施管理员,从业技术人员收入低,发展空间有限……这就凸显出农村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又一困境,专业操作运行人员不足。
第三的屏障:有效投资与长期运行机制缺乏
没有科学的集资机制和渠道,民间资金难以投入,单纯依靠财政预算,对于地方财政困难的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难度极大。管理人员多以村民为主,缺乏环保知识和设备操作管理专业技能,无法胜任专业水平的系统维护,导致处理效果波动较大。
地区管理水平差异较大,管理缺乏抓手,比较随意,管理主体较多(乡镇政府、乡镇水务站、村委会等),权责不对等,推诿扯皮现象严重。
面对这三大屏障,标准规范、探求技术、强化管理是未来一段时间农村污水治理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业界相关人士指出,农村污水处理的开展关键不仅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模式的选择,不能仅依靠市场化运作,还应以政府引导为主。
- 上一篇:污水处理自动化面临的问题
- 下一篇:【热点】深度解析超滤净水器